💡开发者朋友们大家好,这里是 开发者日报!欢迎查阅您的实时互动日报。本栏目实时聚焦、每日更新【AI】、【泛娱乐】、【语音交互】、【实时音视频】等领域热点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探讨!

🔨「产品技术

1、阿里通义千问发布 Qwen3-Max-Preview:系列最强语言模型落地,多维度升级适配产业需求

【关键词:Qwen、AI模型聚合、跨语言推理】

阿里通义千问正式在官方平台 “Qwen Chat” 及 AI 模型聚合平台 OpenRouter 同步上线最新旗舰模型 ——Qwen3-Max-Preview。据官方定义,该模型是目前通义千问系列中性能最强的语言模型,不仅在核心能力上较前代实现全面突破,更针对企业级应用场景优化了实用性,为开发者与行业用户提供了更高效的 AI 解决方案。

核心能力迭代:从精度到适配性的全方位升级

相较于 2025 年 1 月发布的通义千问系列模型,Qwen3-Max-Preview 在四大关键维度完成显著升级,直接瞄准产业落地中的 “高精度”“强适配” 需求。

在任务处理精度上,该模型针对数学计算、代码生成、逻辑推演及科学研究相关任务进行了专项优化,答案准确率较前代大幅提升。例如在复杂代码调试场景中,其对多语言代码(Python、Java、C++ 等)的语法纠错、逻辑补全能力更强;面对高等数学方程求解或物理公式推导类任务,也能减少 “幻觉答案”,输出更严谨的推理过程。

指令跟随能力的强化则聚焦中英文双语场景。无论是中文语境下的复杂需求拆解,还是英文场景下的专业文档生成,模型都能更精准捕捉用户意图,避免因指令理解偏差导致的结果偏差。

多语言支持与长尾知识覆盖是另一大亮点。Qwen3-Max-Preview 可流畅处理超过 100 种语言的交互需求,不仅能完成常规的文本翻译,还具备跨语言常识推理能力 —— 例如用阿拉伯语提问 “中东地区传统节庆的经济影响”,模型能结合区域文化背景与经济数据给出逻辑连贯的回答。而在长尾知识领域(如小众行业技术规范、冷门历史事件细节),模型通过扩充训练数据覆盖,减少了 “知识盲区”,更适配垂直行业的专业咨询需求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该模型专门针对检索增强生成(RAG)与工具调用进行了优化:在接入企业知识库进行问答时,能更高效地匹配关键信息;调用外部工具(如数据分析软件、API 接口)时,指令传递的稳定性与执行效率也有提升。不过官方明确,当前版本暂未包含专门的 “思考” 模式,更侧重直接输出高质量结果而非分步推理过程。

价格与部署:公开透明的计费,多平台便捷接入

从 OpenRouter 平台披露的计费标准来看,Qwen3-Max-Preview 采用 “按 token 计量” 的收费模式,兼顾了个人开发者与中小企业的使用成本。

此外,OpenRouter 数据显示,该模型支持最高 256,000 tokens 的上下文窗口 —— 这意味着它能处理更长的文本内容,例如一次性分析多篇万字长文、生成完整的长篇报告,或在对话中保留更久的历史交互信息,减少因上下文丢失导致的回答断层。用户可通过两种方式接入:一是直接登录通义千问官网 “Qwen Chat” 体验模型功能,二是通过 OpenRouter 平台调用 API,集成到自有应用或开发项目中,适配网页开发、智能客服、内容创作等多样化场景。

模型矩阵布局:覆盖不同场景的细分需求

伴随 Qwen3-Max-Preview 的上线,通义千问也进一步完善了其 Qwen3 系列模型矩阵,针对不同技术需求与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选择:

  • Qwen3-235B-A22B-2507:定位为 “最强混合专家(MoE)模型”,通过 MoE 架构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优化算力消耗,适合对模型规模与推理效率有双重要求的大型企业;
  • Qwen3-Coder:专注于编码场景的 “专业代理”,能处理长期开发任务(如项目代码框架搭建、多模块逻辑衔接),为程序员提供全流程编码辅助;
  • Qwen3-30B-A3B-2507:一款 “紧凑高性能” 的混合专家模型,参数规模更轻量化,适配算力资源有限但需高性价比 AI 支持的中小团队或个人开发者。

这种多维度的模型布局,使得通义千问能同时覆盖 “旗舰级高性能”“轻量化低成本”“场景化专业能力” 等不同需求,从通用领域到垂直场景形成完整支撑。

行业意义:为 AI 落地提供 “强能力 + 高适配” 选项

在 2025 年 AI 模型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Qwen3-Max-Preview 的推出不仅是通义千问系列的技术迭代,更折射出行业对 AI 模型 “实用性” 的重视。其针对 RAG、工具调用的优化,以及对长尾知识、多语言场景的覆盖,恰好解决了当前企业 AI 落地中的核心痛点 —— 例如跨国企业的多语言沟通需求、垂直行业的专业知识问答需求、中小企业的低成本接入需求等。

对于开发者而言,公开透明的计费模式与便捷的 API 接入方式,降低了使用高阶语言模型的门槛;对于企业用户,模型在精度与适配性上的升级,则能直接提升业务效率 —— 无论是客服场景的智能应答、研发场景的数据分析,还是内容场景的创意生成,都能通过该模型获得更优质的 AI 支持。可以说,Qwen3-Max-Preview 的落地,为不同规模、不同领域的用户提供了一款 “能力够强、用着顺手、成本可控” 的 AI 工具,进一步推动了高阶语言模型从 “技术展示” 向 “产业实用” 的转化。

2、OpenAI 发布 AI 时代领导力白皮书:五大核心原则助企业突破转型瓶颈

【关键词:AI转型、AI迭代、AI应用规范】

OpenAI 正式发布《在 AI 时代保持领先:领导力指南》白皮书,提炼出与 Moderna、雅诗兰黛、Notion、BBVA 等全球知名企业合作的实践经验,从战略到治理层面构建了企业 AI 转型的五大核心原则,为 “AI 优先” 能力建设提供清晰路径。

一、AI 加速迭代下的商业现实:技术狂奔与企业适配的鸿沟

OpenAI 在白皮书中用三组关键数据,直观呈现了 AI 领域的爆发式进展:自 2022 年起,前沿大规模 AI 模型的发布数量实现 5.6 倍增长;仅 18 个月内,运行 GPT-3.5 级别模型的成本就大幅降低 280 倍;而 AI 的普及速度,更是比桌面互联网快出 4 倍。

这种技术狂奔背后,企业间的差距正快速拉大。早期使用者已将 AI 转化为营收增长引擎,但 OpenAI 在合作中发现,多数企业仍被三大问题困扰:如何跟上 AI 迭代节奏、如何推动员工适应技术变革、如何构建以 AI 为核心的组织架构。尤其在 2025 年企业科技支出承压的背景下,董事会与投资者对 AI 投资的可衡量回报提出更高要求,模糊的 “AI 布局” 表述已无法满足需求,企业亟需与关键绩效指标(KPI)挂钩的明确路径 —— 无论是提升交易效率、降低客户服务成本,还是缩短研发周期。

二、五大核心原则:破解企业 AI 转型的关键框架

针对企业转型痛点,白皮书提出 “协调(Align)、激活(Activate)、扩大(Amplify)、加速(Accelerate)、治理(Govern)” 五大原则,从战略对齐到落地执行形成闭环。

1. 协调:让战略与全员认知同频

AI 转型的首要前提,是让员工清晰感知 AI 对个人与企业的价值 —— 不仅能提升自身技能,还能推动工作向更有意义的方向升级,同时强化公司竞争优势。而领导者在此过程中需扮演 “战略传递者” 角色:明确 AI 计划的核心目标、展现对转型的坚定承诺,并在过渡阶段为员工提供持续支持。

制药巨头 Moderna 的实践颇具参考性:其 CEO 明确要求团队成员每日运用 ChatGPT 处理工作不少于 20 次,以自上而下的姿态传递 “AI 是运营核心” 的信号,快速消除员工对技术的陌生感。

2. 激活:用标杆与培训打破适配障碍

员工对 AI 的接受度,往往始于 “看见价值” 与 “掌握方法” 两大环节。白皮书强调,高管的公开实践是最佳示范 —— 当管理者分享 AI 在分析客户趋势、加速合同审核、起草演示文稿等场景的应用时,能为团队实验划定文化方向。例如 OpenAI 首席财务官 Sarah Friar,便常公开讨论自己使用 ChatGPT 的工作场景,推动所在部门实现 AI 应用规范化。

培训则是激活员工能力的关键。白皮书数据显示,近一半员工认为自己缺乏 AI 相关培训,而这正是制约企业 AI 落地的核心因素。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的解决方案颇具创新性:不将 AI 培训视为 “额外任务”,而是融入日常工作流程,最终将组织内 AI 熟练掌握率从 14% 提升至 85%。这种 “嵌入式” 培训不仅降低员工学习门槛,还能在 AI 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下,以更低成本实现内部技能升级,比单纯外部招聘更高效。

此外,构建 “AI 冠军” 网络也是激活组织的重要手段。这些 AI 领军者并非单纯的 “推动者”,更承担着分布式研发职能 —— 他们分享用例、指导同事、解答疑问,还能发现领导层可能忽略的流程优化点。在金融、零售、医疗等行业,一线 “AI 冠军” 对效率痛点的敏感度更高,能成为组织持续创新的引擎。

3. 扩大:让小成功成长为规模化价值

AI 落地常陷入 “各自为政” 的困境:A 团队搭建的实用提示库、B 团队优化的客户支持流程,难以被其他部门复用。白皮书建议,企业需搭建类似 Notion、SharePoint 或 Confluence 的集中式知识共享中心,整合 AI 培训资源、应用指南与成功案例,让全员可随时获取试点与部署经验。

在 2025 年 AI 工具泛滥的背景下,这种知识中心的价值尤为突出:既能避免多团队重复试点造成的资源浪费,还能在早期采用者离职后,保留 AI 应用的核心经验,实现组织能力的长期沉淀。

4. 加速:用敏捷机制追赶 AI 节奏

AI 创新以互联网速度迭代,但传统企业的审批流程往往滞后。白皮书指出,企业需建立 “轻量化” 决策机制:允许团队快速提交 AI 项目构想、获取反馈并明确优先级,避免因冗长审批错失先机。

雅诗兰黛的集中式 GPT 实验室是典型案例 —— 该实验室累计收集 1000 余条员工提出的 AI 应用构想,并通过高效筛选,将优质方案快速推广落地。在 2025 年的 AI 竞争中,敏捷已不只是文化理念,更是运营刚需:首席信息官与首席运营官需重新设计治理流程,在管控风险的同时消除审批瓶颈,避免竞争对手抢先占领市场

跨职能 AI 委员会的设立,则能进一步加速协同。由高管牵头的小型委员会,可打破部门壁垒、解除项目阻碍、确保 AI 应用符合合规与风险要求。西班牙银行 BBVA 的中央 AI 网络便通过这种模式,有效避免了重复开发与 “地盘之争”,同时适配全球收紧的 AI 监管环境 —— 如欧盟《人工智能法案》的合规要求、美国的 AI 风险框架,实现创新与问责的平衡。

5. 治理:在速度与安全间找平衡

快速落地不代表忽视风险。白皮书强调,企业需建立 “动态防护” 机制:出台《负责任 AI 行动手册》,明确哪些操作可安全尝试、哪些需升级审核,帮助团队在无需反复合规审查的前提下快速行动;同时建议每季度开展 AI 应用审计,确保指导方案与技术迭代同步更新。

随着全球监管机构对 AI 透明度、数据使用、偏见规避的要求趋严,治理已成为企业 AI 转型的 “必修课”。最终能在 AI 时代保持领先的企业,必然是那些及早构建灵活防护机制、实现 “速度与安全双赢” 的组织。

三、结语:AI 不是工具,而是组织变革的基石

纵观整份白皮书,OpenAI 传递的核心观点并非 “将 AI 作为辅助工具”,而是 “以 AI 重构组织运作方式”。对企业领导者而言,转型的关键在于:通过战略协调凝聚全员共识,用培训与标杆激活员工能力,靠知识共享扩大成功价值,以敏捷机制加速决策落地,凭动态治理平衡风险与效率。

3、字节跳动即梦图片 4.0 上线:首推多模态生图功能,自然语言就能轻松搞定图像创作

【关键词:即梦、文生图、图像编辑】

字节跳动即梦 AI 官方渠道获悉,该团队已于 9 月 5 日正式发布即梦图片 4.0 版本。此次更新堪称一次 “全能升级”—— 不仅首次实现多模态生图能力,还通过单一模型整合了文生图、图像编辑、组图生成三大核心功能,用户只需用 “大白话” 描述需求,就能灵活控制画面细节,大幅降低 AI 图像创作的门槛。

从核心功能来看,即梦图片 4.0 在三大场景下均有显著突破。在文生图方面,新版本不仅强化了指令遵循度,能更精准还原用户描述,还提升了分辨率支持与生成速度:直出 2K 分辨率图像用时不到 1.8 秒,最高更是可生成 4K 超高清内容;对比此前版本,2.1 版最高仅支持 1K、3.0 版最高支持 2K,4.0 版的分辨率提升堪称跨越式。

图像编辑功能则更具灵活性,用户无需掌握专业设计技巧,只需上传单张或多张参考图,并搭配自然语言指令,就能完成增删元素、修改细节、替换内容、参考风格等复杂编辑操作。例如 “将图 1 中的女子与图 2 中的男子合成到同一场景,并参考图 3 的姿势设计”“参考现有画面风格,把标题材质换成冰块、玻璃、毛绒、机械四种样式” 这类需求,都能通过简单描述实现。

组图生成功能则成为 “灵感脑暴神器”,用户可一次性生成多张具备内容关联性的图像。无论是创作 “乌鸦、兔子、小狗、小猫主题的盲盒组图”,还是设计 “女孩与奶牛玩偶在游乐园坐过山车” 的场景图,甚至是围绕特定角色生成 “打架故事分镜”,都能高效完成,满足商业设计、艺术创作、社交娱乐等多类场景需求。

据即梦 AI 官方文档介绍,即梦图片 4.0 还具备五大核心亮点:精准指令编辑、高度特征保持、深度意图理解、多图输入输出、超高速超高清,进一步保障创作质量与效率。目前,该版本正处于逐步扩量阶段,未来几天将陆续覆盖所有用户,有需求的用户可耐心等待功能开放。

4.“Merge + 短剧” 新玩法来袭!《Merge Drama》用真人剧情破局,休闲游戏融合再添新样本

【关键词:短剧、】

在 “三消 + 短剧” 玩法凭借 “土甜上头” 的特质席卷休闲游戏赛道后,又一款跨界融合产品悄然登场。近日,塞浦路斯游戏公司 GreenPixel 推出的《Merge Drama: Puzzle Story》正式登陆 Google Play,这款产品大胆舍弃合成游戏中常见的装修、装扮等外围玩法,转而以真人演绎的狗血短剧串联核心体验,打造出 “Merge(合成)+ 短剧” 的全新模式,用 “又癫又上头” 的剧情与玩法结合,为行业带来新的创新思路。

开发商 GreenPixel:深耕 Merge 赛道,为融合玩法铺路

据点点数据显示,《Merge Drama》的研发商 GreenPixel 是一家以休闲游戏为核心的厂商,早期曾尝试爬塔、射击生存、动作 Rogue 等多类轻度游戏,近年来则将重心聚焦于 Match(消除)与 Merge(合成)品类,积累了扎实的玩法设计经验。

在《Merge Drama》之前,GreenPixel 已推出多款合成 / 消除类产品:包括消消乐《Match Puzzle Empire》、剧情驱动的《Merge Matters》、酒店装修题材的《Merge Hotel Empire》,以及家装整理主题的《Merge Family》。其中,《Merge Matters》以 “女主 Emily 寻找失踪丈夫” 的悬疑剧情为卖点,《Merge Hotel Empire》则延续 “合成获资源 - 资源改装修” 的经典模式,这些作品的研发经历,为《Merge Drama》将 “剧情” 与 “合成” 深度绑定奠定了基础。

核心玩法:15 秒短剧抓眼球,合成闯关解锁剧情闭环

《Merge Drama》的玩法逻辑直接且极具吸引力,完全围绕 “短剧引流 - 合成闯关 - 解锁剧情” 的闭环设计,精准击中玩家对 “短、爽、快” 体验的需求。

打开游戏后,玩家首先会进入真人短剧片段 —— 开篇即是强冲突剧情:婚礼后台,女主撞破准新郎出轨,果断取消婚礼,却导致母亲气急入院。这类狗血、反转的情节,正是欧美短剧市场的 “流量密码”,而《Merge Drama》进一步将短剧拆分为 15-20 秒的碎片化片段,以章节形式呈现(目前已上线 Season 1 至 Season 3,Season 4 及后续正在筹备),每段结尾都留下 “钩子”(如母亲病情、陌生帅哥登场),吸引玩家继续解锁。

当两段短剧播放完毕后,游戏会出现 “资源卡点”:解锁下一段剧情需要消耗 “星星”,而星星则需通过 Merge 关卡获取。值得一提的是,《Merge Drama》的合成玩法设计极为轻量化 —— 局内教学仅通过 “指示点击” 完成,无需复杂引导;难度曲线也十分平缓,前 15 分钟体验中,玩家只需按部就班合成物品,不会遇到 “高级物品难解锁”“体力骤耗” 等卡点,先通过持续的正反馈留住玩家,再适时推出限时活动(如每日挑战)进一步延长用户停留时间。

特色活动:卡牌、季票、PK 齐上阵,丰富玩法层次

为避免 “短剧 + 合成” 的模式陷入单调,《Merge Drama》还设计了三类特色活动,从不同维度提升玩家粘性:

  • 世界美食卡片收集:属于卡牌集换玩法,玩家可通过完成特殊关卡或消耗钻石获取卡包,以 “开盲盒” 形式解锁全球各国美食卡片(如意大利菜、中餐、泰餐等)。每集齐一个国家的 9 张卡片,就能获得钻石、体力、道具等资源奖励,兼具收集感与奖励激励。
  • 蝴蝶赛季:采用季票模式,玩家在合成关卡中制造指定物品,或合成带有 “蝴蝶标识” 的物品,即可积累蝴蝶数量。购买季票的玩家能解锁更多资源奖励,进一步强化付费用户的留存。
  • 青蛙湖挑战:偏向竞技 PK,每次挑战需与 50 名玩家同台竞争,通过持续完成关卡任务积攒能量,最终以排行榜排名发放奖励,排名越靠前,可获得的优质资源越多,满足部分玩家的竞争需求。

产品评价:创新与不足并存,为行业提供参考价值

从产品本身来看,《Merge Drama》并非完美 —— 相较于传统合成游戏,其内容丰富度仍有欠缺,商业化变现能力也尚未经过大规模用户验证,存在一定提升空间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它的创新价值值得关注:放弃 “装修” 这一合成游戏的经典外围玩法,转而用 “真人短剧” 替代,不仅降低了玩法开发的复杂度,还借助短剧的 “强情绪共鸣” 属性,放大了休闲游戏 “轻量化娱乐” 的核心优势,完美契合玩家对 “短时间获得爽感” 的需求。这种模式此前从未有开发者尝试,为行业提供了 “游戏 + 短剧” 融合的新路径,尤其对出海的中国开发者具有参考意义。

随着泛娱乐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,游戏与短剧、影视等内容形态的融合已成趋势。《Merge Drama》的出现,或许只是新一轮 “融合内卷” 的开始。未来中国厂商是否会跟进这一模式,又会在 “Merge + 短剧” 的基础上加入哪些本土化创新(如中式剧情、国风元素),值得持续关注。

🔎「行业观察

1.2025 年 8 月海外短剧应用榜单全景解读:头部稳中有变,新兴产品搅动中腰部市场

【关键词:海外微短剧、短剧出海

Insightrackr 近期基于全球移动市场监测数据,正式发布 2025 年 8 月海外短剧应用下载量 TOP15 与收入 TOP15 榜单。该榜单通过量化应用下载规模及整体营收水平排序生成,同时深度拆解了当月热门应用的广告投放逻辑与素材创意策略,为行业呈现了海外短剧赛道的最新竞争态势。

下载榜:头部格局稳固,黑马产品爆发于新兴市场

8 月海外短剧下载榜头部阵营呈现 “一稳两调” 态势。点众科技旗下DramaBox持续领跑,尽管下载量环比微降 3.75%,但其全球用户获取能力未受明显冲击,榜首地位依旧稳固。MEBIGO LABS 的Kuku TV凭借对印度及周边市场的深度渗透,排名较上月上升 1 位至第二,不过下载量环比下滑 6.11%;而枫叶互动的ReelShort则因暑期档后期投放节奏放缓,排名下降 1 位至第三,下载量环比跌幅达 13.87%。

中段阵营成为本次榜单的 “增长主力区”。印度本土产品QuickTV(由 ShareChat 开发)表现尤为亮眼,下载量环比激增 34.31%,排名跃升 3 位至第四,展现出本土应用对区域市场的精准把控力;字节跳动旗下Melolo同样势头强劲,以 29.68% 的环比增长将排名提至第六,印证了字节在短剧赛道的持续投入与推进;新阅时代的GoodShort则扭转 7 月下滑颓势,下载量环比增长 16.54%,排名回升至第八。

本月最大惊喜来自两款 “黑马” 产品:Dashverse 开发的DashReels与 minha tela 旗下的MiniReels,二者分别以 264.81%、331.19% 的惊人环比增长首次冲入 TOP15,分列第九与第十一位。这一表现背后,折射出印度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对短剧产品的旺盛需求,也体现了新晋玩家在区域市场的快速突破能力。

与之形成对比的是RapidTV(Kennedyy 开发)的大幅下滑:其排名跌落 7 位,下载量环比骤降 44.94%,核心原因或在于印尼、拉美等关键市场面临用户分流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。

从整体来看,8 月下载榜呈现 “头部稳定、中腰部激烈” 的格局 —— 头部应用凭借既有用户基础维持优势,而中腰部产品或靠区域深耕、或靠投放加码实现排名跃升,但这类快速上位的应用多依赖短期营销爆发力,其用户长期留存能力仍需时间检验。

2025 年 8 月海外短剧应用下载 TOP15 详情如下:

排名 应用名称 厂商 排名变化 环比增长
1 DramaBox 点众科技 - -3.75%
2 Kuku TV MEBIGO LABS ▲1 -6.11%
3 ReelShort 枫叶互动 ▼1 -13.87%
4 QuickTV ShareChat ▲3 +34.31%
5 NetShort 麦芽文化 ▼1 -37.13%
6 Melolo 字节跳动 ▲4 +29.68%
7 DramaWave 昆仑万维 ▼1 -16.58%
8 GoodShort 新阅时代 ▲3 +16.54%
9 DashReels Dashverse ▲16 +264.81%
10 Pick Drama createwonder ▲2 -4.95%
11 MiniReels minha tela ▲17 +331.19%
12 RapidTV Kennedyy ▼7 -44.94%
13 Dot Drama SHUDILING ▲1 -6.63%
14 FlareFlow 中文在线 ▲1 -0.07%
15 Soda Reels 锦川凌云 ▼3 -26.87%

收入榜:前三甲地位不变,部分中腰部应用营收激增

与下载榜不同,8 月收入榜头部阵营呈现 “零波动” 态势 —— 麦芽文化的NetShort、点众科技的DramaBox、枫叶互动的ReelShort依旧占据前三甲。其中,NetShort以 17.19% 的环比增长巩固榜首;ReelShort表现最为突出,收入环比增幅达 20.68%,成为头部 trio 中增长最快的产品;仅DramaBox收入略有下滑,环比降幅 1.56%。

中腰部应用的营收表现分化明显。新阅时代的GoodShort排名上升 1 位至第五,收入环比增长 7.71%;掌玩网络的FlickReels与无限进制的DreameShort分别以 16.66%、21.14% 的环比增长展现强劲营收潜力,其中DreameShort的增长或与其暑期档加大北美市场投放、上线本土女频剧集以拉动内购有关。

本月收入榜的 “增长冠军” 是DashReels(Dashverse 开发):其收入环比暴增 100.62%,排名飙升 8 位至第十二,这一成绩与其下载量的爆发式增长形成强联动,印证了 “规模获客 - 营收转化” 的正向循环。

与此同时,部分应用面临营收压力:MEBIGO LABS 的Kuku TV收入环比下降 16.38%,Kennedyy 的RapidTV与山海星辰的StardustTV跌幅更为显著,分别达 24.28%、23.80%,反映出这些产品在用户付费留存环节存在明显短板。

2025 年 8 月海外短剧应用收入 TOP15 详情如下

排名 应用名称 厂商 排名变化 环比增长
1 NetShort 麦芽文化 - +17.19%
2 DramaBox 点众科技 - -1.56%
3 ReelShort 枫叶互动 - +20.68%
4 Kuku TV MEBIGO LABS - -16.38%
5 GoodShort 新阅时代 ▲1 +7.71%
6 DramaWave 昆仑万维 ▼1 -3.99%
7 FlickReels 掌玩网络 - +16.66%
8 ShortMax 九州文化 ▲1 +1.90%
9 RapidTV Kennedyy ▼1 -24.28%
10 StardustTV 山海星辰 - -23.80%
11 Micro Drama JianZhouTech - -2.93%
12 DashReels Dashverse ▲8 +100.62%
13 MoboReels 畅读科技 ▼1 +7.78%
14 DreameShort 无限进制 ▲1 +21.14%
15 QuickTV ShareChat ▲3 +34.53%

热门案例拆解:AI 驱动、区域深耕成产品破局关键

本次榜单中,多款表现突出的应用在产品策略、素材创意上展现出鲜明特色,以下为三个典型案例的深度解读:

案例 1:DashReels(Dashverse)——AI + 印度市场,实现 “下载 - 收入” 双爆发

DashReels 于 2025 年一季度先后登陆 Google Play 与 Apple App Store,且长期聚焦 Android 端运营。从市场布局来看,其下载量与营收均以印度市场为绝对核心(占比超 99%),这一 “单点突破” 策略与多款印度本土短剧应用高度契合

8 月,DashReels 的开发者(前身为漫画平台 Dashtoon)宣布三大重要动态:公司正式更名为 “Dashverse”、DashReels 首月下载量突破 500 万次、完成 1300 万美元 A 轮融资。与此同时,Dashverse 将原有漫画平台 Dashtoon、短剧应用 DashReels、AI 视频生成工具 Frameo 整合为产品矩阵,标志着其从单一内容平台向 “AI 驱动内容创作与分发” 的科技娱乐公司转型。

在素材创意上,DashReels 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广告环节。以 8 月底主推的剧集《Raftaar》(改编自国产剧《极速飞驰》)为例,其广告素材不仅包含原剧片段,还加入了完全由 AI 生成的内容 ——AI 技术不仅将剧中人物替换为符合印度用户审美的形象,还精准还原了赛车场景的动态效果与叙事流畅度,相比此前同类产品的 AI 素材,成熟度显著提升。

案例 2:MiniReels(minha tela)—— 泛区域投放 + 素材套路,抢占新兴市场

目前仅上架 Google Play 的 MiniReels,其下载量主要来源于东南亚与拉美市场,泰国、墨西哥、菲律宾三大市场贡献了近 40% 的下载量,典型的 “应用内广告(IAA)产品” 特征显著。

投放策略上,MiniReels 在 8 月上旬大幅加码广告力度,单日活跃素材量最高接近 1200 条,且采用 “全球通投” 模式,虽亚太地区占比相对较高,但未过度集中于单一区域。流量渠道方面,除主流平台外,Mintegral 是其核心曝光来源,同时还通过 GoodNovel、TikTok、ReelShort 等泛娱乐应用获取流量。

素材创意上,MiniReels 沿用了 IAA 短剧产品的经典套路:采用 Pop 字体、画面顶部 Banner、弹窗等视觉元素吸引注意力,搭配 AI 画外音旁白强化引导,并刻意添加 “CADPA 18+” 标识 —— 需注意的是,该标识源自中国影像数字出版协会的网络游戏适龄标准,海外短剧投放并无强制要求,MiniReels 此举更多是为了引发用户对内容的好奇与想象。

案例 3:FlareFlow(中文在线)—— 内容升级 + 渠道调整,营收增速领跑

早在 2025 年 6 月的榜单中,FlareFlow 就已展现出增长潜力。8 月 24 日,中文在线正式官宣该应用由其旗下团队开发,并披露核心数据:用户月充值收入增速超 500%、全球累计下载量近千万、留存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、用户日均观看时长达 31.5 分钟 —— 在上半年财报发布节点官宣,足见中文在线对其成绩的认可。

市场布局上,FlareFlow 延续 “以美国为核心,广泛覆盖其他地区” 的策略,下载来源仍以美国、东南亚、拉美为主,但收入结构中欧洲市场占比显著上升,反映出其全球化变现能力的提升。流量渠道方面,与此前依赖 TikTok 不同,8 月其曝光重心已转向 AdMob,渠道调整效果逐步显现。

内容策略是 FlareFlow 的核心竞争力:中文在线提出 “突破传统爽剧模式,构建情感共鸣 + 社会洞察” 的定位,采用 “国际化选题 + 本地化改编” 思路。从 8 月新增广告素材来看,高质量海外原创剧占比明显上升,且画面制作精良 —— 花字设计克制不遮挡内容,整体以展现剧集本身质量为核心,摆脱了部分短剧 “过度营销” 的短板。

市场总结:竞争加剧下,“长期主义” 成破局关键

2025 年 8 月的海外短剧市场,既延续了 “头部稳固” 的基本盘,也凸显了 “中腰部混战” 的新特征。下载端,新兴产品靠区域深耕与短期投放实现快速突围;收入端,头部产品维持优势,部分中腰部应用通过内容升级与渠道优化实现营收激增。

但需注意的是,当前快速上位的应用多依赖营销爆发力,用户长期留存能力仍待验证;而收入下滑的产品则暴露了付费留存的短板。未来,海外短剧赛道的竞争或将从 “流量争夺” 转向 “内容质量 + 用户运营” 的综合较量,能够平衡短期增长与长期价值的玩家,更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。

​​

Logo

致力于链接即构和开发者,提供实时互动和元宇宙领域的前沿洞察、技术分享和丰富的开发者活动,共建实时互动世界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