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ZEGO开发者日报】从国内AI语言赛道榜首到全球破局;作业帮大模型PoFT技术入选AAAI2025;在Aivilization解锁人机共生的虚拟人生;DataEye海外微短剧榜单.......
在科研支持上,玩家对智能体行为的督导的反馈,会转化为大规模、高质量的 “人类反馈数据”,这些数据将为 AI 的强化学习、模型蒸馏提供关键支撑,助力智能体能力优化;这款游戏延续了《星露谷物语》标志性的 8 位机复古 2D 画风,让玩家能在虚拟小镇中体验工作、学习、交友、置业乃至组建家庭的完整 “第二人生”,但内核却藏着更大的野心:它不仅是一款游戏,更是一个 “可视化数字沙箱”,旨在模拟未来人类与 A
💡开发者朋友们大家好,这里是 ZEGO即构 开发者日报!欢迎查阅您的实时互动日报。本栏目实时聚焦、每日更新【AI】、【泛娱乐】、【语音交互】、【实时音视频】等领域热点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探讨! |
🔨「产品技术」
1、“社交+游戏+AI”成增长新引擎?RTC+AI提升泛娱乐应用体验
【关键词:AI社交,泛娱乐出海、AI Agent、RTC、实时语音识别】
AI与社交、游戏相结合正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。然而,伴随市场红利的逐渐收窄与本地化需求的日益复杂,许多企业正面临着技术落地难、合规与安全挑战、商业模式模糊、资源对接不足等诸多共性痛点。
为此,白鲸出海联合即构科技等出海领域的知名企业,共同举办“星光城市计划”出海沙龙成都站。本次活动聚焦游戏、泛娱乐、AI社交等热门出海赛道,邀请多位行业专家展开深度分享。
数据显示,预计2032年全球社交游戏应用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美元。AI催化了“社交+游戏”的新浪潮。“社交+游戏”作为一种同时融合游戏和社交互动的娱乐形式,基本围绕“棋牌、益智、角色扮演”等趣味性和强社交属性的品类展开。社交互动游戏结合AI技术,能够有效解决平台留存差、活跃低、变现难等用户的全生命周期问题。如语聊房结合休闲游戏、角色扮演+剧情演绎的AI社交游戏应用Saylo等,都加入了AI技术,为社交互动游戏带来新的增长活力。
即构科技以自研AI音频引擎Purio为底座,通过实时语音、超低延迟直播、支持多模态的实时互动AI Agent方案等,为泛娱乐行业提供包括AI陪伴、AI观众、AI陪玩等AI+实时互动场景化解决方案。邢晋现场展示了AI在直播、语聊房、小游戏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,并强调即构在“打断响应”“多AI并发”等技术细节上的优势。
AI在社交游戏方面的应用场景很多。例如“AI陪玩机器人”,可以在低峰段匹配空缺引导玩家。AI还可以作为裁判,在“狼人杀”等游戏中上线“AI法官”,自动主持流程。“AI观众”的上线,有助于在语音房和直播中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。AI技术也可以用于反作弊领域,在一些休闲游戏中实时检测异常,降低作弊举报率。在语音房中,AI语音变声、AI降噪技术也能给玩家带来更多的扩展玩法,提升语音互动的效果。
2、从国内 AI 语言赛道榜首到全球破局:Midoo 用 AI Agent 打造 “顺人性” 学习新范式
【关键词:AI Agent、AI语言】
曾打造国内 AI 语言赛道头部产品 TalkAI 的团队,推出全新产品 Midoo,瞄准 2032 年将突破 2000 亿美元的全球语言学习市场,破解 “孤独、挫败、枯燥” 等 “反人性” 痛点。
Midoo 以 AI Agent 为核心,打造 “动态课程”:用严谨知识图谱(骨架)保证学习系统性,结合用户兴趣、目标动态生成内容(血肉),避免碎片化。同时通过 “目标驱动式沉浸场景”(如餐厅点餐任务)平衡体验与效率,AI 还能感知情绪,构建共情伙伴关系。
团队采取 “东亚 + 北美” 双市场策略:东亚为高价值增长引擎(用户付费意愿强、文化契合),北美为全球标准定义场(验证产品世界级竞争力)。
其终局是 “AI 驱动的个人成长公司”,计划将 Agent 模式延伸至演讲、编程等领域。创始人坦言,最大风险是能否让 “成长过程” 媲美 “娱乐” 的吸引力,这是团队的核心挑战。
3、作业帮大模型 PoFT 技术入选 AAAI 2025,为智能教育提供模型优化新路径
【关键词:智能教育、人工智能、大语言模型】
作业帮自主研发的 “偏好导向监督微调(PoFT)” 技术,凭借突出的创新性与实际应用价值,成功入选大会收录成果。作为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人工智能领域 A 类国际学术会议,AAAI 对收录成果设有多轮严格评审,此次 PoFT 技术的入选,标志着作业帮在大模型优化领域的技术实力获得国际顶尖学界认可,其技术覆盖深度学习、机器学习、自然语言处理、知识计算等多个前沿方向。
在智能教育场景中,大语言模型的核心诉求是 “精准理解指令并输出高质量响应”。例如讲解数学题目时,模型不仅要保证解题步骤的逻辑性与严谨性,还需用通俗语言让学生理解,这就要求模型必须经过充分的 “对齐训练”。然而,高质量教学类配对数据的构建成本极高,传统监督微调(SFT)技术采用的 “交叉熵” 损失函数会平等对待所有训练样本 —— 既无法为核心知识点赋予更高学习权重,也容易让模型吸收低质量内容,进而引发题目理解偏差、解答逻辑混乱、表述晦涩等问题,难以满足教育场景的高要求。
针对这一行业痛点,作业帮 PoFT 技术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,核心思路是 “以多模型为‘专家团’对学习数据进行权重打分”,让目标模型在训练中 “有判断、分重点地高效学习”。具体而言,训练过程中会设定多个标杆模型,要求目标模型对同一数据的 “置信度”(即模型认为自身回答正确的概率)必须超过这些标杆模型的平均水平,以此确保学习效果的可靠性与优质性。
同时,PoFT 技术具备极强的兼容性:一方面可与现有数据过滤技术(如 IFD、Instag)结合,先筛选掉明显劣质的数据,再通过 PoFT 优化剩余数据的学习权重,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;另一方面能与偏好对齐算法(如 DPO)组成 “两步训练” 流程。在 AlpacaEval 2.0 基准测试中,PoFT 与 DPO 的组合方案,其胜率较传统 DPO 技术高出 2.74 个百分点,尤其在复杂教学场景中,模型过拟合的风险显著降低。
教育场景对模型容错率要求极低,例如同一道数学题可能存在多种解法,模型需精准识别 “步骤更简洁”“逻辑更清晰” 等细微偏好,若因学习低质量数据导致解析错误,极易误导学生。PoFT 技术通过 “标杆模型打分” 机制,让模型优先学习优质数据,精准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特殊需求与偏好。目前,该技术已落地应用于作业帮的智能解析、个性化辅导等产品中,切实提升了服务质量。
4.AI 版 “星露谷” 来了!在 Aivilization 解锁人机共生的虚拟人生
【关键词:虚拟形象,智能体交互,AI智能体,AI社交】
香港科技大学正式推出一款 AI 驱动的 Web 端模拟游戏 ——Aivilization。这款游戏延续了《星露谷物语》标志性的 8 位机复古 2D 画风,让玩家能在虚拟小镇中体验工作、学习、交友、置业乃至组建家庭的完整 “第二人生”,但内核却藏着更大的野心:它不仅是一款游戏,更是一个 “可视化数字沙箱”,旨在模拟未来人类与 AI 智能体共存的社会形态,探索文明演进的可能,集公众科学游戏、公益教育与多智能体实验于一体。
与传统模拟游戏相比,Aivilization 的核心升级在于 “交互模式” 的突破。它跳出了单机游戏的局限,转向 “多人智能体(Agent)交互”:玩家先创建专属虚拟形象并定义性格,进入游戏后无需像传统玩法那样 “点选操作”,只需下达文本指令,AI Agent 就会自动拆解任务、规划流程并执行。比如让角色 “升级房屋”,它会自主判断需要铜矿石、前往超市采购、核算资金是否充足,全程无需玩家手动干预。不过这款项目并非商业产品,而是非盈利性质,测试阶段将持续至 9 月 30 日,香港科大表示,其最终目标是构建 “人类与 AI 共生、共创、共进化的开放系统雏形”。
Aivilization 的三大愿景,让它超越了 “娱乐” 的单一属性。在公益科普教育层面,它用直观的可视化设计,让公众无需专业知识就能创建、编辑甚至引导 AI 智能体,比如调整智能体的行为逻辑、观察其决策过程,既降低了 AI 技术的理解门槛,也能激发大众对 AI 的探索热情;在科研支持上,玩家对智能体行为的督导的反馈,会转化为大规模、高质量的 “人类反馈数据”,这些数据将为 AI 的强化学习、模型蒸馏提供关键支撑,助力智能体能力优化;而在未来社会模拟领域,研究人员可通过观察这个庞大的智能体社会,分析 AI 在 “智能体经济” 中的角色定位,探索人机协同创造社会价值的新路径。
角色创建环节的高自由度,是 Aivilization 的一大亮点。玩家需先通过邮箱注册,目前各大头部院校邮箱已进入白名单,其他玩家只需在微博等平台发布游戏截图并推荐,即可获取邀请码。注册后,游戏提供从简单到细致的三种角色定制方案,笔者选择了最精细的模式:不仅能挑选 “棕色疾风短发”“红色瓢虫配饰”“公主裙” 等外观细节,还需依据 MBTI 人格分型定义角色特质 —— 比如 “分析家” 类型的角色会自带 “理性规划”“目标导向” 标签;更特别的是,一套深度人格问卷会进一步细化性格,比如询问 “面对挫折时如何调整心态”,确保每个 Agent 的性格都独一无二,为后续交互埋下 “差异化” 伏笔。
进入游戏后的操作体验,既有 AI 带来的便利,也有亟待优化的地方。和《模拟人生》类似,玩家的核心目标是帮虚拟形象积累知识、体能等数值,解锁更好的工作、赚取游戏货币、升级房屋。但 AI 让指令更灵活:直接输入中文文本(如 “去超市买铜矿石”“制作薄荷味饮料”),消耗 “指令券” 后,Agent 就能自主行动。试玩发现,基础指令的识别准确率很高,比如 “去餐厅吃饭” 能快速响应;但复杂指令 —— 如 “先去医院工作 4 小时,再去果园制作苹果并补充能量”—— 分析和执行需耗时约 1 分钟,等待过程会影响游戏流畅度。
游戏的数值设定对玩家十分友好。“指令券” 虽有数量限制,但每天会自动补充,无需担心 “无券可用”;赚钱难度也较低,只需给 Agent 下达 “按时工作” 的指令,让它 “挂机” 3-5 天,积累的游戏货币就能买下大部分生活物品和升级材料,无需为资源反复刷任务。不过由于项目非盈利,目前在 “商业化变现” 上尚未有过多探索。
略显遗憾的是,“Agent 社交” 这一核心亮点未能完全落地。游戏原本主打 “像真实人生一样结交有趣的人”,但笔者在试玩中遇到其他 Agent 时,互动多停留在 “点头寒暄”,缺乏深度交流;即便主动指令自己的 Agent “发起聊天”,得到的反馈也较为单薄。要知道,Agent 间的互动本是 Aivilization 区别于传统模拟游戏的关键,目前这部分体验仍需加强。
总体来看,Aivilization 在 “AI 与模拟游戏融合” 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,角色定制的细致度与自然语言交互的灵活性,展现出 AI 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潜力。尽管当前在指令执行效率、Agent 社交深度上存在不足,但它搭建的开放实验框架,为 “人机虚拟共生” 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。随着技术迭代与内容完善,这类 AI 驱动的模拟游戏,或许会成为 AI 社交领域中 “AI 角色扮演” 的新一代形态。
🔎「行业观察」
1.DataEye 海外微短剧数据:“隐藏大佬” 新剧跻身前四,多款 APP 靠增投破局
【关键词:海外微短剧、短剧出海】
DataEye 研究院发布 8 月 25 日 - 8 月 31 日海外微短剧行业数据报告。报告涵盖微短剧热榜、APP 素材投放总榜及增长榜三大维度,不仅揭示了近期海外短剧的题材偏好与流量分布,更展现了新老 APP 在竞争中的差异化策略 ——“隐藏大佬” 类新剧异军突起,部分新 APP 则通过加大素材投放实现突围。
一、微短剧热榜:“隐藏大佬” 新剧冲至第四,本土剧占据主导
本期 DataEye 海外微短剧热榜 TOP30 总热值达 5791.2 万,较上一周期小幅增长 3.3%,行业热度稳步上升。其中 25 部短剧热值突破 100 万,头部作品优势显著:《The Missing Master Chef》(译名《消失的厨神》)以 629.6 万热值登顶,累计热值更接近 8000 万,持续领跑;《Daughter of The Secret Tycoon》(含神豪、情感元素)与《I Became My CEO's Darkest Secret》(CEO、女频题材)分别以 471.9 万、438.6 万热值位列第二、第三,TOP3 排名较上期无变动。
值得关注的是,本期唯一新上榜短剧《MERE PAPA SUPERHERO HAIN》表现亮眼,凭借 395.6 万热值直接冲进第四。该剧聚焦 “隐藏大佬” 题材,讲述退役军官为查明妻子死因,携女儿隐藏身份展开调查的故事,紧凑的剧情与强情绪冲突成为其快速吸量的关键。
从剧集类型来看,本土剧依旧占据绝对主流,本期 TOP30 中本土剧达 25 席,译制剧仅 5 席(较上期增加 2 席)。译制剧中,除榜首《The Missing Master Chef》外,《归来凤栖处》两个不同语言版本分别位列第 7、14 位,《锦绣凤鸣》译制版《Phoenix's Rise to the Throne》(第 24 位,热值 101.5 万)、《回首已隔星辰大海》译制版(第 30 位,热值 84.3 万)也均进入榜单,显示优质国产短剧的海外改编仍具备市场潜力。
投放平台方面,NetShort、Kuku TV、My Drama、DramaBox 四大 APP 成为核心载体:NetShort 凭借 5 部上榜剧领跑,Kuku TV、My Drama、DramaBox 各有 4 部剧入选,头部 APP 对优质内容的把控力进一步凸显。
二、APP 投放总榜:头部格局稳定,Viralo 靠新剧 + 增投突围
同期海外微短剧 APP 素材投放总榜 TOP30 总素材量达 37.2 万组,较上期下降 3.7%,整体投放节奏略有放缓,但头部 APP 的优势依然稳固。My Drama(Holy Water Limited 旗下)以 7.1 万组投放量蝉联第一,大幅领先其他平台;昆仑万维旗下 DramaWave、MEBIGO LABS 开发的 Kuku TV 分别以 4.4 万组、3.8 万组位列第二、第三,TOP3 排名与上期保持一致。
从细节来看,本期有 12 款 APP 素材投放量突破 1 万组,与上期持平,说明头部阵营的投放力度相对稳定。投放渠道高度集中于 Facebook 生态:26 款 APP 主投 Facebook,2 款主投 Instagram,仅 1 款主投 Messenger、1 款主投 FacebookAudience,Facebook 仍是海外短剧推广的核心流量入口。
新 APP Viralo 的突围成为本期亮点。据 ADX 海外短剧版数据,Viralo 自 7 月 1 日启动投放以来,累计运营 63 天,本期以 1.2 万组素材量位列总榜第 9 位。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两点:一是绑定优质新剧,主投的《MERE PAPA SUPERHERO HAIN》正是本期热榜唯一新剧,二者形成流量联动;二是投放力度持续加码,近 30 天 Viralo 素材量从不足 2000 组逐步攀升,8 月 30 日达到峰值 10159 组。从内容选择看,Viralo 侧重本土剧,近 7 天投放的 991 部短剧中,TOP10 均为本土作品,其中《MERE PAPA SUPERHERO HAIN》投放占比 16.58%,《RAJGADDI KA KHEL》《EX & BADLA》分别以 9.53%、9.24% 占比紧随其后,本土化策略成效显著。
三、APP 增长榜:HoneyReels 登顶,增量虽降但头部仍有亮点
本期海外微短剧 APP 素材投放增长榜 TOP20 总增量为 13034 组,较上期减少 28386 组,跌幅达 68.5%,行业整体增长节奏有所放缓。即便如此,仍有部分 APP 凭借精准调整实现增量突破:HK YAWEN 开发的 HoneyReels 以 1612 组环比增量登顶,MOBOREADER 旗下 “畅读热剧 MoboReels”、NETSTORY 的 NetShort 分别以 1508 组、1411 组位列第二、第三,仅有 4 款 APP 增量超 1000 组。
作为增长榜冠军,HoneyReels 是典型的 “长期运营 + 后期发力” 案例。该 APP 自 2024 年 4 月 28 日启动投放,至今已持续运营 492 天,前期投放节奏平稳,日素材量维持在 2200 组左右;8 月下旬起开始加大投入,8 月 29 日达到近 30 天峰值 3769 组,增量优势逐步显现。
从受众画像来看,HoneyReels 的定位高度精准:近 30 天女性用户占比 76.98%,男性仅 21.76%;年龄层集中在中青年,25-34 岁用户占比 31.98%(最高),35-44 岁占 27.37%,45-54 岁占 16.32%,这一群体对情感、逆袭类短剧的接受度更高,也为其内容选型提供了明确方向。
整体来看,本期海外微短剧市场呈现 “头部稳定、新贵突围” 的格局:热榜中 “隐藏大佬” 题材打开新空间,本土剧持续主导;APP 端头部平台投放稳健,Viralo、HoneyReels 等通过 “内容绑定 + 精准增投” 实现破局,而女性、中青年群体仍是核心受众。随着行业竞争加剧,内容题材创新与投放策略精细化,或将成为后续平台突围的关键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